第十三集:畫中桃花源
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避秦隱世的故事,不單家傳戶曉,更是歷代畫家經常引用之典故,藉以表達對現實不滿的避世之情。原來對畫家來說,一幅桃花源作品,所代表的,是一個理想、隱逸的世界。
本集搜羅明、清以至近代與桃花源相關的山水畫作品,分析畫家如何透過桃花、山洞和漁夫的形象,表達其歸隱之心?又從唐寅的《桃花菴》畫作,看看畫家如何表現結盧在人境,心遠地自偏的境界。
#介紹作品:
香港藝術館藏:
鄭萇(?–1918)《四季山水》(無紀年)
陳喬森(1834–1905)《桃花源圖》(無紀年)
香港藝術館至樂樓藏:
高簡(1635–1713)《寫陶潛詩意冊》(無紀年)
蕭雲從(1596–1669)《山水冊》(1645)
查士標(1615–1697)《漁父圖》(1684)
龔賢(1619–1689)《釣罷歸來圖》(1672)
唐寅(1470–1524)《桃花菴》(無紀年)
香港藝術館虛白齋藏:
龔賢(1619–1689)《山水圖》(無紀年)
萬一鵬(1917–1994)《歸漁圖》(1980)
助理編導:陳學勤
編導:陳國娟
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避秦隱世的故事,不單家傳戶曉,更是歷代畫家經常引用之典故,藉以表達對現實不滿的避世之情。原來對畫家來說,一幅桃花源作品,所代表的,是一個理想、隱逸的世界。
本集搜羅明、清以至近代與桃花源相關的山水畫作品,分析畫家如何透過桃花、山洞和漁夫的形象,表達其歸隱之心?又從唐寅的《桃花菴》畫作,看看畫家如何表現結盧在人境,心遠地自偏的境界。
#介紹作品:
香港藝術館藏:
鄭萇(?–1918)《四季山水》(無紀年)
陳喬森(1834–1905)《桃花源圖》(無紀年)
香港藝術館至樂樓藏:
高簡(1635–1713)《寫陶潛詩意冊》(無紀年)
蕭雲從(1596–1669)《山水冊》(1645)
查士標(1615–1697)《漁父圖》(1684)
龔賢(1619–1689)《釣罷歸來圖》(1672)
唐寅(1470–1524)《桃花菴》(無紀年)
香港藝術館虛白齋藏:
龔賢(1619–1689)《山水圖》(無紀年)
萬一鵬(1917–1994)《歸漁圖》(1980)
助理編導:陳學勤
編導:陳國娟
- Category
- 문화 - Culture
- Tags
- ART, CHINESE, PAINTING
Sign in or sign up to post comments.
Be the first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