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心、幸福、快樂、生命意義,這些看似相同的詞語,是否指向我們人生的終極目標?原來回溯以往中華文化和哲學,似乎甚少提到快樂、幸福這類概念,這些概念其實在什麼時候開始進入我們的討論呢?感到「開心」與否由來自不同地區、文化背景、或者年紀不同的人回答,又會有何差異?
從研究角度,我們是如何理解快樂和幸福?當我們回答自己快樂與否時,其實在與誰比較?主觀幸福感如何受文化概念影響?很多時候,情緒總會隨社會情況變化,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時代,香港人又如何尋找快樂?今集《學人串社科》,和你聽幸福之歌,想幸福是什麼。
主持:
陳濬靈(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)
嘉賓:
吳兆文(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)
張自光(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助理教授)
羅偉柏(香港教育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)
從研究角度,我們是如何理解快樂和幸福?當我們回答自己快樂與否時,其實在與誰比較?主觀幸福感如何受文化概念影響?很多時候,情緒總會隨社會情況變化,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時代,香港人又如何尋找快樂?今集《學人串社科》,和你聽幸福之歌,想幸福是什麼。
主持:
陳濬靈(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)
嘉賓:
吳兆文(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)
張自光(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助理教授)
羅偉柏(香港教育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)
- Category
- 예술 - Art
Sign in or sign up to post comments.
Be the first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