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總有死亡的一天,但一般人很難明白面對死亡的感受。
所以重病患者往往產生種種莫名情緒,恐懼、抑鬱、無助、無奈。生死學大師伊麗莎白.庫伯勒.羅斯就認為,絕症患者會經歷否認、憤怒、討價還價、抑鬱、接受五個階段,才能平常地直面死亡,達到平靜的心境。可想而知,當中的情緒起落,除非是同路人,甚至不是最親密的人能了解。一切外人的勸勉,偉大的哲理,不外知易行難。失眠、抑鬱甚至令病情惡化,折磨病人。所謂心病還須心藥醫,近十年來,心身治療漸為主流醫學接受。配合臨床心理學,面對死亡的病人和親屬才有應付這挑戰的倚恃。
屯門醫院腫瘤科由臨床心理學家,成立了心理支援小組,小組內的病人,包括方方、佩雲、月瑩都正在或曾經感受死亡的威脅和恐懼。方方兩年前被診症出患上末期癌症,一開始已經被認為無法醫治。她憑頑強的意志和信仰,和家人的緊密關係,一路戰鬥下來。可是,方方為家人著想,往往將自己的恐懼掩藏淡化,丈夫兒子亦背負太多無奈。佩雲也是信徒,猝然患上癌症,初期自以為已經看透生死,一度想到放棄治病,隨著病情加深,發覺面對死亡,恐懼終是不可避免,而且在這段期間,才感受到夫妻間數十年的深厚感情。而月瑩是小組內比較幸運的例子,現在基本痊癒,還積極參與小組內的義工活動。在和死神錯身之後,她無論是人生價值觀或與家人的溝通,都跟患病前煥然不同。小組主持何博士,使用了單人輔導、群體小組、家人輔導等各種環節,希望令方方和佩雲找到宣洩情緒的渠道,堅守正確的生活態度,面對生命不可預知的未來。死亡終不可免,我們能否戰勝恐懼?是否一定等待死亡將近,才理解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?
編導:葉啟良
所以重病患者往往產生種種莫名情緒,恐懼、抑鬱、無助、無奈。生死學大師伊麗莎白.庫伯勒.羅斯就認為,絕症患者會經歷否認、憤怒、討價還價、抑鬱、接受五個階段,才能平常地直面死亡,達到平靜的心境。可想而知,當中的情緒起落,除非是同路人,甚至不是最親密的人能了解。一切外人的勸勉,偉大的哲理,不外知易行難。失眠、抑鬱甚至令病情惡化,折磨病人。所謂心病還須心藥醫,近十年來,心身治療漸為主流醫學接受。配合臨床心理學,面對死亡的病人和親屬才有應付這挑戰的倚恃。
屯門醫院腫瘤科由臨床心理學家,成立了心理支援小組,小組內的病人,包括方方、佩雲、月瑩都正在或曾經感受死亡的威脅和恐懼。方方兩年前被診症出患上末期癌症,一開始已經被認為無法醫治。她憑頑強的意志和信仰,和家人的緊密關係,一路戰鬥下來。可是,方方為家人著想,往往將自己的恐懼掩藏淡化,丈夫兒子亦背負太多無奈。佩雲也是信徒,猝然患上癌症,初期自以為已經看透生死,一度想到放棄治病,隨著病情加深,發覺面對死亡,恐懼終是不可避免,而且在這段期間,才感受到夫妻間數十年的深厚感情。而月瑩是小組內比較幸運的例子,現在基本痊癒,還積極參與小組內的義工活動。在和死神錯身之後,她無論是人生價值觀或與家人的溝通,都跟患病前煥然不同。小組主持何博士,使用了單人輔導、群體小組、家人輔導等各種環節,希望令方方和佩雲找到宣洩情緒的渠道,堅守正確的生活態度,面對生命不可預知的未來。死亡終不可免,我們能否戰勝恐懼?是否一定等待死亡將近,才理解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?
編導:葉啟良
- Category
- 예술 - Art
Sign in or sign up to post comments.
Be the first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