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rite For Us

緣來好食德 2015:養生之稻: 稻米新攪作

E-Commerce Solutions SEO Solutions Marketing Solutions
136 Views
Published
白飯樸實無華,但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充足的能量,病時一碗白粥更能健脾養胃。雖然米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,但我們對稻米又了解多少?
稻米屬於禾本科,在中國種植和食用已有數千年歷史。米種植時間長,由種子到收成,差不多要4個月的時間。收成以後,還要曬穀、脫殼、打磨,才能成為晶瑩剔透的白米。為了讓年輕一輩知道「粒粒皆辛苦」的道理,有保育團組織起體驗活動,主持余香凝與參加者一起插秧,一嚐當米農的滋味。
米中豐富的碳水化合物雖可以提供熱量,但現代人卻因為怕胖而少吃飯、甚至戒飯。中醫師就表示「五穀為養」,米是五穀之首,能強身好氣色。同屬禾本科的薏米更可去濕、美白去班。不過要留意,糯米偏溫,雖能補虛、補血,但多食生熱,熱體人士、長者及曾中風人士均不宜食用。
台灣東部的池上,以米馳名,一望無際的稻田,構成美麗的鄉間風景。稻米除了食糧,亦連結了當地人與土地的感情,有廚師希望透過烹調,讓現代人重拾對米的珍重。
生米為何會變成熟飯?那是因為米中的澱粉與水加熱後,經過「糊化」化學作用的結果。不同品種的米,配合不同的水量、溫度,煮出來的飯質感亦有不同,而米的長度跟黏性原來大有關係。廚師Gabriel到國際廚藝學院向導師連Sir偷師,了解中外不同米種的特性,更合力泡製一道野米沙律。
新米含水量高,質感軟滑。Gabriel親身走入大嶼山二澳,一嗜本地出產的新米,更與兼任農夫與大廚的新哥交流,以米為題,各煮一道飯。新哥用新米溝舊米,煮一道粒粒分明的臘味煲仔飯,Gabriel就以一道蟹肉意大利飯,展示米幼滑綿密的特質;一軟一硬,各有千秋。
Category
예술 - Art
Sign in or sign up to post comments.
Be the first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