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九六四。在內地,是一串被消失的數字;在香港,似乎是漸漸褪色的日子。
二十九年過去,有人堅持年復年地點起象徵希望的燭光,爭取平反;二十九年過去,死難者家屬群體「天安門母親」仍然有一個心願未了:希望中央政府能夠公開當年六四事件的真相,公佈死難者名單。然而二十九年過去,他們一方面以和平抗爭方式表達訴求,一方面卻受到政府的嚴密監控;,已陸續有接近五十位死難者家屬去世,仍在生的死難者家屬也逐漸老去。當年為「天安門母親」群體站在前線的丁子霖和張先玲如今已經年過八十,雖然從未忘記當年喪子之痛,但卻日漸體力不支,只好在五年前交棒給在六四事件中喪夫的尤維潔。她們仍然每年向政府堅持「公開真相、合理賠償、司法問責」三項訴求,然而她們換來的是被監控、被「旅遊」、被軟禁,甚至不獲允許自由地舉行哀悼活動。
她們說這幾年過得特別艱難,難屬一個個地離世,人民對六四記憶也漸漸遺忘。她們形容自己猶如靜坐在孤舟之上緣木求魚,在那片漩渦中游弋徘徊;猶如快將熄滅的蠟燭,再也看不到光明。本集《鏗鏘集》聆聽「天安門母親」一路走來的故事,歲月不磨蝕她們平反六四的鬥志,卻摧殘死難者家屬的血肉軀體。
編導:陳穎忻
二十九年過去,有人堅持年復年地點起象徵希望的燭光,爭取平反;二十九年過去,死難者家屬群體「天安門母親」仍然有一個心願未了:希望中央政府能夠公開當年六四事件的真相,公佈死難者名單。然而二十九年過去,他們一方面以和平抗爭方式表達訴求,一方面卻受到政府的嚴密監控;,已陸續有接近五十位死難者家屬去世,仍在生的死難者家屬也逐漸老去。當年為「天安門母親」群體站在前線的丁子霖和張先玲如今已經年過八十,雖然從未忘記當年喪子之痛,但卻日漸體力不支,只好在五年前交棒給在六四事件中喪夫的尤維潔。她們仍然每年向政府堅持「公開真相、合理賠償、司法問責」三項訴求,然而她們換來的是被監控、被「旅遊」、被軟禁,甚至不獲允許自由地舉行哀悼活動。
她們說這幾年過得特別艱難,難屬一個個地離世,人民對六四記憶也漸漸遺忘。她們形容自己猶如靜坐在孤舟之上緣木求魚,在那片漩渦中游弋徘徊;猶如快將熄滅的蠟燭,再也看不到光明。本集《鏗鏘集》聆聽「天安門母親」一路走來的故事,歲月不磨蝕她們平反六四的鬥志,卻摧殘死難者家屬的血肉軀體。
編導:陳穎忻
- Category
- 예술 - Art
Sign in or sign up to post comments.
Be the first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