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rite For Us

綠惜見未來:鎖碳

E-Commerce Solutions SEO Solutions Marketing Solutions
4 Views
Published
減排減排,全球暖化迫在眉睫,極端天氣橫掃肆虐,減少排放溫室氣體已成人類共識。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「吸走」再「鎖住」,不讓二氧化碳釋放重回大氣,將會是減排之外另一個新嘗試。

結構比人類簡單得多,存在於海洋河溪以億年計的單細胞生物「微藻」,原來是天生的吸碳高手。微細到肉眼看不見,只有幾微米大小的微藻,同樹木一樣靠光合作用維生。微藻的葉綠素在光合作用過程中,會將二氧化碳轉化成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,並產生氧氣,有助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。

微藻吸引了本港年輕科研團隊自設示範場,用特製水缸培育養殖微藻,花盡心思、想盡辦法增加微藻的吸碳能力,希望將微藻場工業化並推廣至全世界。亦有本地創科公司將「吸碳高手」商業化,於學校等安裝螢光綠色的「微藻反應器」,用氣泵將空氣抽入一條條注滿水的容器來培養微藻,以配合不同機構在ESG報告下的減碳目標。
微藻或許會是「吸碳」的生力軍,但微藻生命周期短,慢慢又會把二氧化碳釋放回大氣。其他範疇的科學家於是繼續發揮無限創意,嘗試直接由空氣中「吸走」二氧化碳。現時部分西方國家已投資興建大型工廠,捕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,再埋在地下儲存。香港亦有大學科研人員初步研發出「二氧化碳還原系統」,將二氧化碳轉化成塑膠化學品原料,將來或有機會應用於工業項目,促進碳中和。

當然,目前「鎖碳」的重要策略就是植樹造林。樹木利用光合作用,以自然方法減少二氧化碳。有環保團體與大學合作,到香港各地研究5種香港不同種類的樹林,選定適當位置後,利用儀器量度當中植物的數據,從而估算香港樹林的「碳儲量」及樹林在二氧化碳移除上的潛能,希望有助政府制定政策,加強樹林的吸碳容量,延續樹林作為大自然中的「鎖碳」主力。

微藻的吸碳能力可以去到多遠,仍在研究階段。樹林可以將二氧化碳長年儲存於樹木及泥土中,微藻是否有同樣「鎖碳」效果?用機器吸碳成效又如何?仍然有待學術界、環保界繼續發掘探索。
Category
문화 - Culture
Tags
二氧化碳, 可持續發展, 固碳
Sign in or sign up to post comments.
Be the first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