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rite For Us

視點31:台灣小農革命;香港大量農地被荒廢,發展農業園是出路?

E-Commerce Solutions SEO Solutions Marketing Solutions
164 Views
Published
主持:彭德章 黃雅文



台灣本來是農業大國,但穀殘農傷,目前的糧食自主率只有三成。大批農地空置,每年卻又花大錢跟外國進口糧食,貿易易差數以十億計算。一位從英國回來的海歸派牛津博士,決定發起小農革命,策動網上銷售平台,讓小農不再受銷售的中間人限制,賣600台幣的一份水蜜桃,小農本來只能賺100元,但在自主銷售的新策下,600元的售價,可以賺400元。除了幫助小農,牛津博士還有更遠大的志向,極受歡迎的有機網上銷售平台有一個規定,30公里以外的住戶不送, 鼓勵地產地銷,台灣人食用原產地農作物,避免國外進口糧食帶來的大量碳排放。我們都以為汽車交通是地球暖化的原兇,其實不然,汽車交通佔全球碳排放的13%,糧食生產中光是畜業,已經造成18%的碳排放,比交通的比率還高。低碳飲食,可能才是決定解決地球暖化的關鍵。

(採訪:高怡林)







你有多久沒有吃過只用香港本地食材炮製的晚餐?大埔的甘筍、元朗婆婆的薑、大帽山川龍川水的豆卜,錦田的薯仔、八鄉的青蔥、上水的糙米……六個年輕人,走遍香港每個角落,找尋香港自家生產的食材、醬料、麵飯。每月兩次,為大家炮製百分百的香港味道。為甚麼他們要這樣做?香港本地生產的情況又是怎樣?小農和生產者又面對甚麼困難?一起去尋找久違了的香港味道。

(採訪:黃麗萍)







香港有超過四千多公頃的農地,但只有不足兩成是常耕農地,農夫常常為覓地而頭痛。大量農地被荒廢、被污染破壞、被改作「棕地」用途,可供耕作的農地正不斷減少。香港的農業還有沒有生存空間?

(採訪:周靜琳)







圈地建農業園,為釋放土地發展地產鋪路、還是為新界東北發展計劃降溫?發展高科技農業,將傳統農戶排拒於外?本地農業長遠應如何發展?(專訪嘉賓: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)
Category
예술 - Art
Sign in or sign up to post comments.
Be the first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