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rite For Us

香港故事 - 世紀物語 (第51輯):海中穿梭

E-Commerce Solutions SEO Solutions Marketing Solutions
59 Views
Published
「天星小輪」成立於1880年,由外國商人組成渡輪公司提供維港兩岸由尖沙咀到中環的輪船服務。當時的乘客絕大部份是商人、政府人員,平民百姓只會在特別緊急的情況下才會坐船過海。直到1923年,維港兩岸商貿活動變得頻繁,有本地華商組織新輪船公司投入渡輪服務,當時第一條航線由油麻地開始 ,渡輪公司亦因此而命名為「油蔴地小輪」。由於戰前香港主要貿易行或批發行都集中在港島,特別上環一帶,但因為仍有不少華人聚居於九龍,所以當中有不少商舖買手都會乘坐油蔴地小輪過海入貨。




電動化普及之前,渡輪設備中不乏由人手操作的工具,例如「啤臣」,即汽笛,又叫做「風咹」。「風咹」入面有一塊很薄的銅片,透過搞動產生氣流,發出響聲。曾幾何時每當霧鎖香江之際,穿梭維港兩岸渡輪上的水手,就會拿起「風咹」走到船頭,用力搞動,發出汽笛聲,通知附近船隻自己位置,避免產生意外。



坐船的心情應該是閒適放空,完成忙碌的一天,身心疲累下好好享受十來分鐘船程。但一位專業攝影師每當來回維港兩岸之際,只要有相機在手,就無法不透過鏡頭紀錄瞬間變化的城市面貌。無論日落斜陽影照、懷舊碼頭設計、甚至乎在渡輪上捕捉人物景緻,都令他不停按下快門;相對於放空,這是另一種享受。



一碗經典的渡輪美食餐蛋麵,原來肩負提升渡輪服務質素的動力。



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,汽車渡輪需求相當大,但隨著海底隧道通車,以及西九龍填海興建新機場項目影響,取消了佐敦道碼頭航線,汽車渡輪日漸息微,逐演變成今天的《危險品汽車渡輪》,繼續24小時往返港島九龍。



世紀以來,每日穿梭維港兩岸的渡輪,不論船長、水手、機長等,每位工作人員都緊守崗位,為市民提供服務。




編導:何麗芬
Category
문화 - Culture
Tags
危險品汽車渡輪, 啤臣, 汽車渡輪
Sign in or sign up to post comments.
Be the first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