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城市如果要以焚化爐去處理垃圾,除了實用之外,同時亦可以兼具藝術元素。
奧地利首都維也納,是其中一個以焚化處理垃圾的歐洲城市。維也納人口近一百八十萬,每年產生大約一百一十萬噸垃圾,當中有三成資源回收,另外七成以焚化處理。市內有四座焚化廠,最有人氣的是Spittelau焚化廠,因為1987年火災重建時,邀得崇尚自然的已故藝術家百水先生設計,這座建築亦成為維也納著名景點。百水先生將技術、藝術與自然融合。一般工廠外型大都以直線為主,百水先生就打破這種印象,改用很多曲線。經過藝術包裝,隱藏機械元素,去除工廠嚴肅的感覺。鮮明與有趣的圖案,將原來灰舊傳統的外牆,變成色彩鮮艷的建築物。而這一切,都是希望市民接受焚化廠設於城市中。現代的焚化爐,還講求回收能源,回收燒垃圾產生的廢熱,轉化為能源。維也納有超過1200公里長的熱力供應網,是歐洲其中一個大熱網,能為市內三分一住戶,即三十四萬戶人口提供熱力,而當中三分一熱力就來自焚化爐。
台灣各地興建焚化爐的時候,幾乎都有居民抗爭。焚化廠除了要用有效的管理,以及透明的監管制度去說服民眾,還設立回饋制度,令居民可以得益。新北市八里垃圾焚化廠建有室內暖水泳池,池水是利用垃圾廢熱加溫,為附近居民提供免費服務。這間焚化廠由著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,玻璃外牆建築,給人通透、潔淨的感覺。焚化廠處理新北市三分一的垃圾,而燒垃圾回收的電力,每年可賣大約4億新台幣。
位於日本大阪舞洲的焚化廠-舞洲工場,外型與維也納Spittelau焚化廠相近,因為都是由藝術家百水先生設計,一樣的七彩繽紛,一樣的綠化。這座2001年啟用的焚化廠,於日本很有名氣,每年吸引萬多人入廠參觀。廠方當初希望去除焚化廠給人不良的印象,所以邀請百水先生為他們設計了這座「姊妹廠」。外型像童話世界的建築,內裡的教育也很活潑,以生動方式講解焚化的過程,讓人深思垃圾問題。舞洲工場處理大阪市四分一的垃圾,發電量是全日本焚化廠前十名,2014年賣電收入有11.6億日元。
要欣賞現代建築的焚化廠,由日本著名建築師谷口吉生設計的廣島市中工場,是表表者。貫穿建築,名叫「Ecorium」的中央通道,公眾可隨意進入參觀,就像這座建築一樣「開放」。沿著這條通道,放眼所見,玻璃設計將銀色的焚化設施展示出來,就像一座博物館,讓大家看得透徹。中工場是廣島原爆五十周年,廣島市為迎接和平而興建的其中一項建設。銀色的現代建築,前臨綠化空間,由海邊望去,中工場就像一道大門,一直延伸到市內,是將海與地連在一起的建築。廣島市一半的垃圾都在中工場焚化,每日大約五百噸。
其實,處理垃圾問題,應該以開放、透明的態度。現代的焚化廠,不只處理垃圾,還肩負向大眾推廣源頭減廢的責任。
編導:陳國娟
助導:陳紫恩鍾幸凌
奧地利首都維也納,是其中一個以焚化處理垃圾的歐洲城市。維也納人口近一百八十萬,每年產生大約一百一十萬噸垃圾,當中有三成資源回收,另外七成以焚化處理。市內有四座焚化廠,最有人氣的是Spittelau焚化廠,因為1987年火災重建時,邀得崇尚自然的已故藝術家百水先生設計,這座建築亦成為維也納著名景點。百水先生將技術、藝術與自然融合。一般工廠外型大都以直線為主,百水先生就打破這種印象,改用很多曲線。經過藝術包裝,隱藏機械元素,去除工廠嚴肅的感覺。鮮明與有趣的圖案,將原來灰舊傳統的外牆,變成色彩鮮艷的建築物。而這一切,都是希望市民接受焚化廠設於城市中。現代的焚化爐,還講求回收能源,回收燒垃圾產生的廢熱,轉化為能源。維也納有超過1200公里長的熱力供應網,是歐洲其中一個大熱網,能為市內三分一住戶,即三十四萬戶人口提供熱力,而當中三分一熱力就來自焚化爐。
台灣各地興建焚化爐的時候,幾乎都有居民抗爭。焚化廠除了要用有效的管理,以及透明的監管制度去說服民眾,還設立回饋制度,令居民可以得益。新北市八里垃圾焚化廠建有室內暖水泳池,池水是利用垃圾廢熱加溫,為附近居民提供免費服務。這間焚化廠由著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,玻璃外牆建築,給人通透、潔淨的感覺。焚化廠處理新北市三分一的垃圾,而燒垃圾回收的電力,每年可賣大約4億新台幣。
位於日本大阪舞洲的焚化廠-舞洲工場,外型與維也納Spittelau焚化廠相近,因為都是由藝術家百水先生設計,一樣的七彩繽紛,一樣的綠化。這座2001年啟用的焚化廠,於日本很有名氣,每年吸引萬多人入廠參觀。廠方當初希望去除焚化廠給人不良的印象,所以邀請百水先生為他們設計了這座「姊妹廠」。外型像童話世界的建築,內裡的教育也很活潑,以生動方式講解焚化的過程,讓人深思垃圾問題。舞洲工場處理大阪市四分一的垃圾,發電量是全日本焚化廠前十名,2014年賣電收入有11.6億日元。
要欣賞現代建築的焚化廠,由日本著名建築師谷口吉生設計的廣島市中工場,是表表者。貫穿建築,名叫「Ecorium」的中央通道,公眾可隨意進入參觀,就像這座建築一樣「開放」。沿著這條通道,放眼所見,玻璃設計將銀色的焚化設施展示出來,就像一座博物館,讓大家看得透徹。中工場是廣島原爆五十周年,廣島市為迎接和平而興建的其中一項建設。銀色的現代建築,前臨綠化空間,由海邊望去,中工場就像一道大門,一直延伸到市內,是將海與地連在一起的建築。廣島市一半的垃圾都在中工場焚化,每日大約五百噸。
其實,處理垃圾問題,應該以開放、透明的態度。現代的焚化廠,不只處理垃圾,還肩負向大眾推廣源頭減廢的責任。
編導:陳國娟
助導:陳紫恩鍾幸凌
- Category
- 예술 - Art
Sign in or sign up to post comments.
Be the first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