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rite For Us

兩代之間:重尋北斗星

E-Commerce Solutions SEO Solutions Marketing Solutions
116 Views
Published
「北斗星」,是七、八十年代大眾對社會工作者的比喻,代表著他們為處於低潮、黑暗中的社群,帶來一點光芒,為迷失者指引前路。不過,自2000年開始,新一代的社工要像前輩一樣發光發熱,卻面臨重重挑戰。
2000年是社福界動盪的一年。政府推行一筆過撥款的新資助制度,取代以往的實報實銷安排。雖然新制度賦予社福機構更靈活及彈性管理和運用資源的權力,但隨之而來的服務協議、質素評核標準,卻對前線社工的自由自主造成無形的限制。硬繃繃的服務時數與人數規定、服務後的報告、文件與交代,令新一代社工疲於奔命。加上新入職社工的薪酬福利與公務員機制脫鈎,機構為節省開支,出現「同工不同酬」、合約制的聘請方式,令年輕一代的社工較難全身投入,提供長期又穩定的服務。
回望過去,八、九十年代是社福界百花齊放的日子。政府與志願機構以伙伴形式合作,提供健康的土壤,令社工可以自由地發掘各式各樣的服務,切實回應社區需要,既有微觀的個人輔導性的服務,亦有宏觀的社會發展倡導的工作,社工醫治個人,同時也醫治社會,是名符其實的社會工作者。可惜在今時今日的社會氛圍下,倡導社會議題會被視為「不和諧」、「對著幹」,資助機構為免影響所得的資助額,以及競投服務的結果,會避免做倡導的工作。要實踐社工改變社會的責任,新一代社工只能在僅有的夾縫中盡力而為。
面對著現在社福界裡的迷霧,兩代社工竭力尋找空間,讓他們這顆北斗星可以重回軌道,繼續指引前路。
編導:余詠琪
Category
예술 - Art
Sign in or sign up to post comments.
Be the first to comment